办公电话:0791-83839887        值班电话:18070139119
客服微信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心者研究 文章详情
承包方在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2024年04月-08日 |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存在各种各样未知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关卡口:即在投标阶段,承包方更应注重防控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才会减少风险发生。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在投标阶段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施工企业的法律风险。

 

 

01
一、投标前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1、承包方未重视对建设单位的资信调查。

基于承包方在招投标阶段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其存在忽视投标前期建设单位的资信调查情况,存在承包方为了获得招标项目,忽视对建设单位的资质、资金实力、招投标项目的内在条件(如地质环境、垫资情况、资金来源等)的审查。此时,若承包方中标,由于建设单位资金运转不回或出现缺口或存在其他压力而不能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将会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中途停工的局面,还可能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若投标后施工单位就垫资施工的话,后期极大可能面临倒挂风险。

为了防范以上法律风险,建议承包方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做好投标前的审查工作:

✎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承包方在对项目进行投标前一定要对建设单位的资信情况和工程项目的现场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细致地了解。

✎对建设单位的主要审查方面:是否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和开发、建设的相应资质等级、在规定的年检期间,公司经营状况和资金能力是否运行良好、建设工程报建手续是否完善妥当、项目资金是否已经到位以及履约信用能力是否良好等问题。

✎对项目的现场勘察所需要审查方面:设计图纸是否与现场吻合、设计方案是否能确定实施,是否有遗漏项目现场应当实施的相关环节等。

对以上情况审查完毕后,应当由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工程部、市场运营部等相关部门对项目条件进行初步评估,建设单位的资金能力是否足以支撑项目的开发、建设、施工难度系数如何等,由相关部门组织研讨,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另,对于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过程性书面文件必须要全部留存,把投标前的准备工作做细、做实。

 

2、承包方在资格预审时存在失误或违规行为。

资格预审是招投标流程中的首要环节,对于承包方而言,此阶段涉及的风险不容忽视。若施工企业在资格预审阶段出现失误或违规行为,将可能导致其被取消投标资格,甚至面临法律处罚。实践中,资格预审时承包方常常出现以下两种失误或违规行为:

(1)提交虚假资料的风险。实践中,为了通过资格预审,一些施工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伪造业绩证明、虚报企业资质等。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直接导致其被取消投标资格,并可能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处罚。甚至,还可能损害施工企业的声誉和信誉,对其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不符合预审条件的后果。资格预审通常会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经验、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如果施工企业未达到预审条件或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将可能导致其无法通过资格预审。这不仅会使施工企业失去参与投标的机会,还可能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防范资格预审阶段的法律风险,建议施工企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资格预审管理制度,确保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

✎加强内部审核和监督,避免出现虚假陈述或误导性信息;

✎积极参与行业培训和交流,提高资格预审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资格预审策略,以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概率。

 

 

02
二、投标过程中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1、承包方编制的投标文件存在失误或违规行为。

招标文件是招投标流程中的核心文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成功中标以及后续合同的履行。因此,在这一阶段,施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

(1)重大遗漏或错误。招标文件通常包含项目的技术要求、合同条款、评标标准等重要信息。如果施工企业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或遗漏,将可能导致其技术方案不符合项目要求,报价偏离合理范围,甚至合同条款的误解。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投标失败或后续合同履行中的纠纷。

(2)条款歧义或合同陷阱。有时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相互矛盾或具有歧义的条款,这些条款可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例如,某些条款可能隐藏着对施工企业不利的责任分配或额外的义务要求。如果施工企业在编制投标文件时未能及时发现并澄清这些问题,将可能在未来合同履行中遭受损失。

为了防范招标文件编制阶段的法律风险,提高中标概率并保障后续合同的顺利履行,建议施工企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仔细阅读并全面理解招标文件的所有内容,确保对技术要求、合同条款和评标标准等关键信息有准确的理解;

✎对于招标文件中存在的模糊不清或具有歧义的条款,应及时向招标人提出澄清请求,确保在投标前获得明确的解答;

✎建立完善的招标文件审核制度,通过多轮以及业务、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的审核确保投标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加强内部培训,邀请集团内部或第三方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招标文件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

✎应认真研究《工程量清单》等招标文件,确定总体工程量,得出总体支出情况。并通过保证质量、综合调整、合理计价的方式,最终定好投标价。要意识到低报价并非是决定中标的唯一渠道,应注重工程质量。

 

2、违反规定,承包应招未招标项目

在实务中,不难出现一些建设单位为暗箱操作达到某种利益,对必须招标的项目不进行招标,或对项目进行肢解发包。在这种情形下,有些施工企业为提高业绩,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承接项目,从而给自身带来较大法律风险。

 

3、承包方串标承接工程

由于当下的建筑市场招投标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承包方为了达到中标目的而违反法律规定,即采用串标、围标的方式进行投标。自然,依据最高院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施工合同无效,且《反不当竞争法》、《行政处罚法》和《招投标法》等多个法律均对串标行为作出了处罚。

 

4、变相让利

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承包方为能中标,往往倾向选择低价中标、变相让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然而,低价中标带来的风险可想而知:第一,承包方必将面临资金缺口问题,进而导致材料款、人工费无法按约定支付;第二,若是政府投资项目,势必要经过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重重审查,一旦不符合投资规定,结算之路必定艰难而漫长。

 

 

03
三、中标后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1、签订正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轻视对相关条款的审核。

施工单位中标后,第一面临的就是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问题,合同签订是确立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实务中施工总承包合同都是以住建部颁布的2017年合同文本为准,合同文本中专用条款部分中部分条款约定不清,对工期、质量违约赔偿和罚款的上限不予以明确界定等,而恰好有的承包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轻视对合同条款的审核。因此,合同签订后会给承包方后期施工、结算带来较大风险。司法实践中具体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合同条款不明确的风险。如果合同条款表述不清、存在歧义,或者关键内容缺失,将可能导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产生争议。例如,工程范围、工期、质量标准、价款支付方式等核心条款的不明确,都可能成为未来纠纷的源头;

(2)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招标人可能会利用自身地位优势,在合同中设置一些对施工企业不利的条款,如过重的违约责任、不合理的风险分配等。这些条款可能使施工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承担过多的风险和责任,损害其合法权益;

(3)合同欺诈或恶意串通的风险。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如果招标人或其他相关方存在欺诈行为,如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要事实等,将可能导致施工企业陷入合同陷阱。同时,恶意串通行为也可能损害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如招标人与其他投标人串通投标、压低报价等。

为了防范并有效地降低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建议施工企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关键内容明确、具体、无歧义,避免合同履行及出现纠纷时存在争议;

✎寻求专业人员意见,对合同条款在法律、财税等方面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

✎坚持平等自愿原则,拒绝签订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合同,即便存在相关条款也应当注明或明确相关的背景和来由;

✎加强合同签署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合同签署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营业执照与签章的使用和管理、签署人员的授权以及合同文本原件和副本的使用和管理等。

 

2、承包方签订黑白合同

实务中,建筑行业多存在黑白合同问题,即承包方中标后,由于各种压力,在中标文件的基础上,又与建设单位签订比中标价更低的价款,或者签订工期更短、增大或缩小施工范围等变更实际内容的黑合同,这极易损害承包方利益,严重者可能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隐患。

 

 

04
四、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招投标流程中,合同的履行过程是施工企业实现权益、完成项目并获取利润的关键阶段。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企业可能会面临多种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司法实践中具体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工程款支付延迟的风险。由于业主资金问题、审批流程繁琐或双方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争议,施工企业可能会遭遇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项目进度,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材料供应商的催款、农民工工资的拖欠等;

(2)工程变更的风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地质条件变化或业主需求变更等原因,可能需要对工程进行变更。如果变更涉及合同价格、工期等核心条款的调整,而双方未能就变更事项达成一致,将可能导致合同履行陷入僵局,甚至引发诉讼或仲裁;

(3)索赔困难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因业主原因或不可抗力导致施工企业遭受损失,施工企业有权向业主提出索赔。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索赔过程往往复杂且漫长,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计算依据。如果施工企业未能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证据,或者索赔请求不合理、不合法,将可能导致索赔失败。

为了防范和降低合同履行过程的法律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自身权益的实现,建议施工企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工程款支付及时、准确;

✎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对相关人员及其有效授权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留痕;

✎提高索赔意识,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证据,确保索赔请求合理、合法;

✎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和管理,尤其关注合同履行的相关付款、验收等履约节点,明确相关节点的履行主体、方式及期限。